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宗岳門捲落成纏

「纏法」是宗岳門太極拳,極為重要的技術,如果說宗岳門無論是分擊或合擊的所有手法及用技技術,都完全是以纏法為基礎,纏法一通百法通,也絲毫不為過。
「纏法」是王宗岳十三勢太極拳「沾粘連隨不頂丟」的理論指導下,必然形成的技術手法。所以「纏法」是從「沾粘連隨不頂丟」而來,也是「沾粘連隨不頂丟」能夠徹底實踐的技術保證,如果「纏法」不精, 是很難精確地實踐王宗岳祖師的「沾粘連隨不頂丟」。
宗岳門的「纏法」和其他武術「纏法」的最大不同,就是宗岳門的「纏法」是以更根本的「捲落法」為基礎而來 ,這是和其他武術的纏法最大的不同之處。
「捲落法」是宗岳門「纏法」的更根本手法。「捲落法」是一種讓手像坦克車履帶一般前進輾壓別人手臂的手法。「捲落法」是師傳「纏法」的深入要求,但「捲落法」的名稱及模式,是宗岳門所確立,所以說「捲落法」的標準技術,是宗岳門所創的。
由於初學者學習「纏法」,很容易做出不精確的動作,很容易出錯而不自知。譬如 初學者在纏人的時候會在纏的過程中產生「跳空」現象,也就會從沾點(挨點)隔著一段距離,跳到另一個較遠的沾點去壓制,而不能夠一路輾壓過去。使用這種 「捨近就遠」不能「挨何處在何處討消息」的「跳空纏法」,是大多數初學者無法練成內家用技技術的主要 問題。
要解決「纏法」偏差的問題, 唯有靠「捲落法」才能彌補,也才能解決「纏法」的跳空現象。不僅如此,也唯有「捲落法」才能彌補「纏法」的斷勁問題,也唯有「捲落法」才能彌補「纏法」的弱勁問題。所以「捲落法」在宗岳門技術裡 ,可算是最簡單卻是最重要而絕不能忽視的技術。
「捲落法」為什麼稱為「捲落法」,原因是「捲落法」的名稱是源於師傳「青萍劍」劈刺技術的「捲勁落劍」口訣,師傳刀劍技術,都是以獨特的「捲勁落劍、捲勁落刀」做為刀劍的劈刺技術之本。
中國武術的刀劍劈刺技術,有自家的獨門手法,但師傳最重要的就是「捲落法」。 這種技法出刀出劍時會「砍中帶刺」,想打那個部位,刀劍都可以用力儘情揮動,在完成打擊時刀劍會完全停在打擊點上,絲毫不會因衝力過大而離開打擊點,也不 會產生抓不住刀劍而讓刀劍下墜或外甩的現象。
我曾經將這個「捲落法」的「砍中帶刺」動作,以雙手刀方式,示範給一位學習日本劍道數段的朋友看,他也發出很強烈而出自內心的讚美,並且當場請求學習。我們在道場上也會教導簡單的雙手刀劈擊練習,讓學員體會「捲落法」出刀出劍的威力。
「捲落法」的出手是直切式,一旦把直切式改為斜切式,就變成一般所謂的「纏法」了。但宗岳門直切斜切都說成是「纏法」,因為無論直切斜切都源於「捲落法」,用技時「捲落法」和「纏法」也是混合或交替運用,難以清楚劃分。
很多人練太極拳,一個招式接一個招式練,根本不知道這些動作有什麼相關性,所以練了很久練不出一個可以操作所有招式的基模,以致於每一個動作對他來說都是獨立的。這在學習效果上非常不利,過去太極拳「十年不出門」,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找到這些招式的基模。
其實王宗岳太極拳的動作基模非常簡單,整個王宗岳太極拳不外乎就是「纏法」,如果你稱王宗岳太極拳叫「太極纏拳」也不為過。所以說,練王宗岳太極拳不懂得「纏法」是不成的;沒有「捲落法」,要學會「纏法」很難,所以不懂得「捲落法」更是不成的。
所以我們教學時,想要讓學員認識太極拳招式關聯性,可以從「反身大纏」做為一個基模,再向前後左右作出上中下段的各式捲纏, 以造成對方手臂動線的破壞和手臂位置的改變。這樣學員就可以認識太極拳的各種招式,是怎麼來的。學員在練技用技時,也比較清楚招式動作最正確時是什麼樣子 ,日後就不會因練錯,而需要不停改拳。
「纏法」並不是狹義地把別人的手纏繞起來的方法,「纏法」完整地說,是用來改變別人手部動向的重要方法。
在合擊時,雙方的手會接觸而沾粘,一方制人,一方加以反制,無論是制人或反制,雙方所用的引落合出手法中,都必需隱藏著纏法的技術在裡面,才是正確。
基本上過去內家要改變別人的動線,是偏重以纏法來改變,而過去外家則偏重於以格擋或力抗來改變。現在很多人練內家技術,仍然不了解內家是以「纏法」來改變別人動向的技術,所以在用技時,手法才會不正確。
基本上內家在和對方接手或手部受制時,是當下以「纏法」來製造有利於自己的攻擊形。譬如想打對方的心心肋,就會把對方的手用「纏法」往上纏去,這樣對方的手就會偏向上方,你就可以打出太極拳的玉女穿梭,或八卦後天掌的挑法。
但是現在很多人打玉女穿梭或挑法,其中和對方接觸的手,多使用外家的受擋法,而不是纏法卻不自知。
譬如你想用另一隻手去截擊對方的手肘,你就會把對方的手用「纏法」往側面平平纏過去,這樣對方的手就會平平偏向外側,你就可以打出太極拳的掤,或八卦後天掌的捧法。
但是現在很多人用掤或挑,大部份手都沒有擰翻,所以並未用出纏法而不自知。 不過各家有各家的手法,我們也不可以用自家的技法去要求別人,自己練得出功夫才是重要,如果只知道而不能實踐,也是沒有用的。

2008年1月16日 星期三

太極拳不敢不鬆


宗岳門團訓了一個多月,學員們對太極拳大鬆大柔從疑惑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是一個極為珍貴的心路歷程,一個多月的期間雖然很短,但團員們感慨地說:「再也不敢不鬆了!」
大鬆大柔不是假的,一般人不敢大鬆大柔,是因為1.誤以為大鬆大柔有危險。2.完全不知道大鬆大柔的用處和威力。
大鬆大柔不會有危險,只要懂得用方位引進落空,敵人近身,就完全不會有危險。太極拳讓別人近身,不但不會有危險,太極拳還要故意用身手製造陷阱,引導敵人 攻進我身,以便四兩拔千斤 。這就是王宗岳祖師的「引進落空」,也是槍家吳殳所說:「見肉分槍,貼竿深入」的內家高級戰技 ,所以太極拳不怕別人近身,反而怕別人不近身,越近身越好,別人不近身我們還要用鬆柔引誘他進來,甚至用補位讓他進來。
一般人怕鬆,其實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鬆;一般人說鬆,其實根本不鬆。他們的勢架裡面經常藏著拙勁,或著一鬆就進入斷滅的妄境。所以一般人不可能 真正理解大鬆大柔,也因此他們不可能使用真正大鬆大柔。當在他們反對大鬆大柔時,也們也根本不曾體會過什麼是大鬆大柔,他們只是以為藏著拙勁的鬆柔,或斷 滅妄境的鬆柔是大鬆大柔;所以他們的批評,只是用他們自己所能理解的,錯的鬆柔去批評大鬆大柔。
一般人講鬆柔,總是帶著「掤勁、靭勁、螺旋勁、離心力......」等拙勁,並且用這些拙勁來作為無形防護罩,所以他們說的鬆柔並不是真正大鬆大柔;還有 些人講鬆柔,身手一鬆就全癱瘓了,甚至把手癱在別人手上 ,讓別人感覺重重的,以為這就是鬆沉,這可是對大鬆大柔天大的誤解。帶著拙勁鬆柔的「拙鬆」和癱瘓鬆柔「癱鬆」的都不是大鬆大柔。
太極拳是宇宙自然的和諧運動,因為人和宇宙各種力量產生和諧,所以真正的大鬆大柔,手是可以在任何一個虛空中停留,而不是癱下來的。身體或手癱下來的,是太極的斷滅,是太極拳的斷滅妄境,不是太極拳真正的大鬆大柔境界。
大鬆大柔絕不需要三年五才能練成的,但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練成的,所以在完全了解大鬆大柔之前,武者最好先了解十三勢的四正方四斜角的陷阱,以及這些陷 阱如何捕捉敵人的技巧,這樣對於敵人如何攻入我的身上,反而成為我的獵物的道理, 在心中先有一個認識,以後對敵時就不會害怕敵人攻入我的身上,就不會一直想用力量去掤敵人,這樣對於「掤勁、靭勁、螺旋勁、離心力......」等拙勁的 去除,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學會了十三勢的四正方四斜角的陷阱,就知道大鬆大柔根本不會有危險,就更能夠接納大鬆大柔,並且對大鬆大柔產生信心。在這之後,就要開始了解大鬆大柔的威 力了,大鬆大柔的運用必須藉著捲落法, 從第一層「心與意合」練到第二層「意與氣合」,大約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能夠完全了解大鬆大柔敷鎖的威力,就可以知道所有的「敷蓋對吞」都是以大鬆大柔進行 ,這樣就可以對大鬆大柔產生更大的信心。
當然大鬆大柔的發勁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發勁是要大鬆大柔的,不是大鬆大柔的發勁,都是用力撐出別人的,這不是太極拳的發勁,是外家拳的發勁。太極拳大 鬆大柔發勁不是沒有根據的,武禹襄說:「發勁須沉著、鬆、靜。」所以啊,「鬆」是發勁的三大要點「沉著、鬆、靜」之一唷!所以說發勁一定要大鬆大柔才是太 極拳的發勁。
一般人教發勁,都是用低架大弓步,後腳一蹬,用撐力把人推摔出去,這樣的發勁其實非常地遜,練功或表演還可以,真正應敵時,有踢有打,那有機會這樣低架發 勁的!所以練發勁時,要用高架自然體,兩腳幾乎直立狀態,身體也絲毫不彎曲,雙手一提一落,像風一樣把人捲發出去,嘗試過,練過這樣的發勁,學員才能明 白,真正大鬆大柔的威力,就會逐漸厭惡力量,更不會再去追求什麼剛柔並濟了。
「不懂的人疑恨,懂的人信愛」這就是大鬆大柔的最佳寫照,一個完全沒有見過大鬆大柔以及大鬆大柔威力的人,我們無法說服他相信,因為他的不信是必然的。要 讓一個沒見過大鬆大柔的人相信大鬆大柔的威力,和要 原始人相信太空梭一樣困難,所以學習是了解大鬆大柔最好的方法。唯有透過有系統的學習,學員才能了解並且會說出: 「再也不敢不大鬆大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