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鬆柔太極拳以柔術製造對方鬆柔


「鬆柔」不是太極拳的專利,很多武術都講鬆柔,但大多武術所講的鬆柔是「剛柔並濟」的「鬆柔」,不是純粹的鬆柔,是「 有剛有柔」的鬆柔,不是真正的大鬆大柔的鬆柔,更不是像王宗岳方位太極拳這種「柔術式太極」所說的「柔術式鬆柔」。
「柔術式鬆柔」和「剛柔式鬆柔」這兩種鬆柔是絕對不同的;柔術式太極當然只講鬆柔,怎麼可能會去講剛呢!所以柔術式太極拳的「鬆柔」和「剛」 是絕對不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學習的,所以王宗岳太極拳只學習「極鬆柔」以積成「極堅剛」,而不學習「極堅剛」以鍊成「極鬆柔」,更不講「剛柔並濟」。
太極拳講「鬆柔」越講越徹底,講到連「 剛柔並濟」都逐漸不再提起了,而太極拳中講鬆柔講得最徹底的,是以宗岳門為標竿,宗岳門講王宗岳太極拳的鬆柔,講到「大鬆大柔」,講到連其他太極拳鬆柔中還僅僅保留的「掤勁 法」都完全不用而用「分掌法」 取代 ,所以王宗岳太極拳,已經完全脫離「剛術太極,剛柔術太極」,而成為真正「柔術太極」了。
「柔術式太極」和保留掤勁或剛勁的「剛柔式太極」是完全不同的太極,甚至嚴格地說已經是截然不同的武術。 王宗岳太極拳是「柔術太極」,所以王宗岳太極拳所講的「柔術式鬆柔」和其他武術所講的「剛柔式鬆柔」,兩者所講的「鬆柔」,其內在義涵也是完全不同的。
一般人心目中的「鬆柔」,大多只是停在全身不用力這個簡單的基本概念, 這種「鬆柔」不是戰技性的鬆柔,也不是宗岳門所說「柔術太極」的柔術式鬆柔。非戰技性與非柔術性鬆柔,一旦用於技擊,招式便免不了要僵硬起來,反而成為剛式武術了;真正 王宗岳太極拳技擊所講 的「鬆柔」,其實是一種柔術戰技,是一種必須透過技術學習才能懂的柔術 ,不是只要身心放鬆這麼簡單的事。
很多練武的人完全不相信鬆柔,甚至對鬆柔惡言相向,那是因為他們的鬆柔概念,部份只停留在身心不用力這個簡單初步的概念上, 而他們的鬆柔技術也可能是屬於「剛柔式」的鬆柔技術,而非「純柔式」的技術,所以他們腦海裡完全沒有柔術式太極的概念,足以讓他們了解 柔術式太極拳所講的鬆柔,所以他們才會對鬆柔有牢不可拔的歧見。
宗岳門講拳,首重誠信,不會說一套做一套,更不會宣傳一套,教學或技擊又用另一套 ,假使我們所講的是虛假不一的,是說柔卻教剛,或教剛柔並濟的,必定會被遠道辛苦來學習的弟子唾棄。所以宗岳門在道場上,是真真實實以完全不用力的大鬆大柔,來進行摔打拿踢的太極柔術訓練的 ,宗岳門也也因此贏得了弟子的長期信任和尊敬。
即使大鬆大柔技擊的真實性已經如此落實,我仍然不斷要求學生不要和別人爭論「剛」與「 柔」的是是非非,因為對方如果完全不具備鬆柔的太極拳柔術戰技基礎知識,或根本不具備任何柔術的鬆柔戰技概念,或者他是一個「剛柔式太極」的支持者,我們是絕對無法和他溝通的。
鬆柔如何用於「引、落、合、出」的「走、粘」,鬆柔如何產生「推、托、帶、領」的「內勁」,鬆柔如何用於「 摔、打、拿、踢」的身手步攻守,這些全都是鬆柔的技擊柔術,一個人如果沒有這些鬆柔技術的概念,我們也是無法告訴他任何有關鬆柔的事情的。
凡是要了解一件事情,一定要先具備可以了解這件事的很多基礎知識,俗話所謂:「 夏蟲不可語冰。」就是說夏蟲因為只生活在夏天之後便死亡,所以夏蟲的腦袋裡,絲毫沒有水可以凝成固體冰的相關概念,所以要牠相信有冬天,甚至有冰的事情,是絕不可能的。
所謂「太極拳的鬆柔」這句話,就是說這種鬆柔是和太極拳技術並存的,這種鬆柔也不和形易拳、八卦掌、甚至其他內外家拳法並存 ,因為它就叫做「太極拳的鬆柔」。形易拳、八卦掌、甚至其他內外家拳法所用的鬆柔,必是分別專屬於形易拳、八卦掌、以及其他內外家拳法的鬆柔,而不是太極拳的鬆柔。
「柔術式太極拳」的「鬆柔」之所以可用,前提當然是這種武術必須是真正的柔術式太極拳技術,如果不是柔術式太極拳的技術,柔術式太極拳的鬆柔當然不能夠被這種不是柔術式太極拳的技術使用 。所以說如果自己所練的不是柔術式太極拳的技術,卻去批評太極拳的鬆柔不能用,這是毫無道理的。
相反地說,凡是不能夠運用鬆柔的太極拳,只有兩個可能。一是它或許名為太極拳,卻根本不是柔術式的太極拳,而是剛猛式或剛柔式的太極拳或其他拳法,所以無法使用太極拳的鬆柔,這種情況只能去改學真正 柔術式太極拳;二是它 的確是柔術式太極拳,但它的太極拳技術不充足或有偏差,所以才無法使用太極拳的鬆柔,這種情況只能去學習和修正自己的技術。
凡是技術必有它的標準要求,各種百工技術都有一定的要求,才能達成它的技術。柔術式太極拳的鬆柔,絕不是像很多人所想那樣,全身放鬆就可以了事, 絕對必須有標準的技術規矩,才能達成。
就像剛猛的拳法,必有一定的技術規矩來使用剛猛;剛柔並濟的拳法,必有一定的技術規矩來使用來使用剛柔並濟;柔術式太極拳的拳法,當然也必有一定的技術規矩才能使用鬆柔,如果沒有這些技術規矩,或少了部份規矩,就不能達成了。
關於太極拳鬆柔的誤解很多,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把鬆柔和太極拳十三勢柔術技術分開來談,完全不知道太極拳講的鬆柔是一種戰技性鬆柔,是一種柔術;一般人總是誤以為只要身心放鬆 ,像在躺床上放鬆,或躺在澡盆裡放鬆就可以了,根本不知道還要有太極拳的技術來配合。
在鬆柔的技術中,還有一項是屬於高階心法性的概念,過去從沒有人講過,我們也不太愛對外講,因為光講大鬆大柔就已經被千夫所指了,如果再講下去豈不是要招來更多怒罵。
不過現在情況不同了,經過我們的努力宣講,與實際教學證明,現在已經很多人對太極拳大鬆大柔的可用,已經略有認同了,至少不再像過去那麼反感了,所以我們已經能講更深入,更高階的鬆柔戰技概念。
那就是所謂的「鬆柔戰技」其實不是只有自己鬆柔就好,還要利用技術造成敵人的「鬆柔」,這就是我常講的:「柔術太極就是自己一定要大鬆大柔,更重要的是讓敵人變鬆變柔。
王宗岳 太極拳這種柔術,有合擊的攻擊和分擊的攻擊;太極拳在合擊中,是「吃軟不吃硬」的,合擊是「專聽軟處打,製造軟處打」的,所以和敵人合擊接手時,要找敵人的軟處攻擊,或用盡技術讓對方變鬆變軟, 不可以讓對方有機會剛硬起來,施技時更不可以在有意或無意間,不小心把對方弄剛弄硬,否則遇到高質量的對手,合擊就完全不能用了。
一旦對方剛硬起來,即使有太極極鬆柔的戰技,也有時候會完全用不出來 ;因為強壯剛硬的敵人,原則上是預設為強壯剛硬到拿不動摔不倒的,只能轉換用分擊來打;剛硬的敵人非常不利於用合擊來打,合擊是不打剛處的分擊才是打剛處的
太極拳的鬆柔,不是以自己為目的,太極拳的鬆柔,真正而且最大的目的,是在利用或製造對方的鬆柔。」這是王宗岳太極拳的鬆柔最高要求 ,所以我們在合擊時,要竭盡所能避免讓對方僵硬或剛硬起來。
太極拳不只為自己而大鬆,是為對手而大鬆。所以我們不頂抗對方來力,以免因頂抗而造成對方出現頂抗力;所以我們不用掤勁,以免掤出了對方的掤勁。 所以我們不要讓對方有著力點,以免對方出現結構力。
更重要的是接手或擒拿時,不可以幫助對方翻筋轉骨,以免對方手上出現硬勁,所以我們在接手或拿人時,絕不隨便扭折壓痛別人關節;我們也不側壓對方筋骨,以免對方因不舒適而產生硬勁;我們在合理地順勢彎折對方關節時,也不可以 硬將對方關節壓緊,以免對方因受壓疼痛而產生硬勁。
特別要提醒的是,很多流派武術強調擒拿敵人時,要緊緊折壓對方關節,讓對方痛得哇哇叫才厲害,才叫做正確施技,如果不壓痛對方,往往被批評為不痛不癢或技術不良,卻不知道緊緊折壓對方關節 讓對方疼痛,會讓對方變僵硬,同時也會造成自己僵硬,這樣的技術,在自己人喂勁對練,或技擊時對抗筋骨比自己衰弱的人還行,一旦實戰時遇到筋骨比自己強壯的人,是根本沒有效用的。
所以拿人時,自己三關三節要鬆活,也要讓對方的三關三節鬆活,拿摔時攻擊重點不在對方的關節,而是在對方的腰,所以拿人關節千萬不要重壓重抓,要己活人活,以免造成對方僵硬,自己也跟著僵硬起來。
我們在合擊攻擊時,只可以用小到幾乎完全無力的飄浮鼓盪動作,去順勁敷鎖對方的鬆柔關節,如果對方的手上三關三節,三處都根本沒有鬆柔之處,這時候表示對方非常僵硬,就放棄不拿,而用分擊改攻其他部位 ,此時對方正處在極度僵硬中,分擊會變得更好施展。
在合擊攻擊時,自己要保持大鬆大柔,除了不頂抗對方之外,更要以技術避免對方變僵硬而產生硬勁。要讓對方全身變成鬆鬆軟軟,變成有力無處著力,讓對方變成一動就鬆軟好打。
所以說太極拳不是只有自己大鬆大柔,更重要的是要讓對方變鬆變柔,所有太極拳的合擊技術,其實都是用這種方式在進行的一種柔術。 太極柔術的運用,就像蚊子叮咬人一樣,一接觸時,蚊子就會先注入利於吸血的酸液,讓人的皮膚變得柔軟好吸血;太極拳也是這樣,一接觸時,就用鬆柔的酸液找到對方的軟弱點,或 將鬆柔的酸液滲入對方體內,讓對方的剛體產生質變,形成軟弱的缺陷,以利於我們的攻擊,所以太極拳一定要練出大鬆大柔的酸液,好在接觸時滲入對方,讓對方變得軟弱無力。
很多人初次接觸到太極拳,會覺得自己的力量完全用不出來;這就對了,太極拳就是要讓對方的力量出不來。但是對方的力量出不來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硬力或內勁擋住對方,讓對方的力量出不來,一種是大鬆大柔讓對方無法形成著力點,這樣對方的力量也出不來
用硬力或內勁擋住對方,對方會形成硬勁,對方一硬了,就不好拿不好摔, 就不能使用合擊的技術,所以太極拳選擇了後者,就是選擇用大鬆大柔讓對方的力量出不來,這樣對方就會變得軟弱無力,這樣就會好拿好摔好打好踢。
合擊時對方如果是百鍊鋼,我們要像蚊子叮人先用酸液一般,用鬆柔技術讓他變成繞指柔;如果對方害怕變成繞指柔,因而不小心把自己的百鍊鋼弄得又僵又硬,我們就放棄合擊,轉換技術使用分擊來攻擊他 ;讓他想鬆柔也不行,想剛硬也不行
相反地說,我們太極拳柔術,練大鬆大柔,除了要用鬆柔找到對方弱點,以及製造對方的軟弱之外,由於我們長期在鬆柔中,習於不斷反覆重組自己的結構並且施展技術,所以我們在鬆柔時,較不易被對方破壞結構,而且能夠在鬆柔中保持或迅速恢復結構,施展技術
一個武者如果平時不練習在鬆柔中施技的技法,一旦不小心露出鬆柔就會成為弱點,所以很多人在技擊時,一鬆柔結構就被破壞了,甚至無法迅速重新組合結構來反擊。鬆柔對雙方來說,本來都是弱點,但是對於不練鬆柔的人來說,更是不利
練鬆柔就像下水練習水中戰鬥,由於雙方都怕鬆柔,就像怕入水打鬥一樣;練鬆柔的人就像經常在水中活動,所以常年習於水性,一旦戰鬥時順勢把對方也拖入鬆柔的水中,對方就會因為不習於鬆柔的水性而吃虧。
王宗岳太極拳要大鬆大柔,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王宗岳太極拳明白,鬆柔其實不只對對方不利,對自己也極為不利,也就是說鬆柔其實對大家都不利,所以更要徹底適應自己在鬆柔時的技擊狀態。
很多人以為練鬆柔太極拳的人,是笨到完全不知道鬆柔有弱點,於是他們把練鬆柔的人當笨蛋,經常懷著自以為是的好意,挺身以救世主的姿態,陳腔濫調地拚命告訴練鬆柔的人,鬆柔和功夫的高低沒有關係,鬆柔會癱軟無力,鬆柔是有危險的,鬆柔是沒有技擊之用的。
其實他們錯了,真正懂得練鬆柔柔技的人,就是因為知道鬆柔對自己和對敵人都非常不利,不但知道,而且完全清楚而且徹底明白,自身處於鬆柔時容易受到破壞的危險性,因為他們自己就是這樣抓住和製造敵人鬆柔弱點的;所以他們才要在平日練拳時,隨時隨地習慣在大鬆大柔之中施技,以免技擊時,一不小心出現鬆柔就暴露出弱點,而受到攻擊。
在鬆柔中修練,以免自己在鬆柔時敗北」這就是鬆柔修練者的基本的心境,因為他們了解無可避免的鬆柔,會在技擊中忽然顯現而害苦自己。主張鬆柔者練習鬆柔的原因,就像每天入水去了解水性,慢慢嫻熟水中的活動方式,日後就不怕落入水中,更能夠在水中游刄有餘一樣,其實這是一種極為睿智聰明的實況學習方式,但是卻經常被不明究理的人,鄙視為愚蠢。
所謂以柔克剛,是以大鬆大柔,找到或製造對方剛硬的弱點來利用,無論對方有多堅剛,只要鬆柔技術用對了,由於對方的剛體是靠三百多個人體的大小骨節組合而成, 極容易敗形,一但敗形,就不容易快速重新整合結構,在猛烈技擊狀態下,或在鬆柔技術刻意破壞下,或因為對手技術的干擾導引下,很容暴露出其中的軟弱缺陷。
為了要讓對方露出軟弱點,或變鬆變柔,變得軟弱無力,而不會把對方弄剛,自己一定要先大鬆先大柔;為了不讓對方 產生硬勁,自己一定要完全鬆柔不用硬勁;不要掤對方、不要翻轉對方筋骨、不要側壓對方關節、順壓也不硬壓或痛壓對方關節、不要頂牛不要對抗對方,遇到硬處另聽鬆處攻,遇到全硬改分擊;這些都是太極拳合擊技擊最重要的技術,這也是練太極拳為什麼要大鬆大柔 完全不用掤勁的原因。
其他如宗岳門道場上所傳授的移身磨背,可以讓移動力不會衝入體內,這樣就不會僵住身體;移步旋轉,可以避免煞車造成僵硬;以腰盪腳可以避免跨步生出拙力;以腰盪手,可以避免跨手生產硬力;平行疊臂而拿,可以 延長捕捉時間,避免捉拿時間太短促,造成過度緊張而生硬;握持要圓扣,可以避免姆指生硬,摔跌別人時姆指卡住因疼痛而不知不覺鬆手;拿人要鬆活自己和對方的腕肘肩三關三節,使 自己和別人都能夠曲伸自由,這樣可以避免忽然被對方硬力牽引;拿人時要輕握輕持,如掌握活生生的小雞雛,這樣可以讓對方不知不覺自動別翅受制;一定要先順勢粘之後才能夠施技,不能不順粘就立即施技,以免逆取強攻;要順對方移動形勢而攻,才可以借力打力; 所有的動作都要以鼓盪方式進行。
鼓盪是太極拳技擊的內勁威力來源,盪轉時最重要,單手盪看虎口,雙手盪看中間;一定要練到能夠「 盪體轉向」,讓內勁全部從丹田小腹部位以氣盪形態湧出,而形於手指 ;下盪摔人時不可以用跨手之力,要兩腳底先一虛,再輕輕彎腰盪出雙手,這樣內勁才能像大樓崩塌般壓跨對方;........。鼓盪而動,要鬆柔到讓整個身形像風一樣吹過,要像水一樣波動。這些全都是為了避免 自己犯僵硬,以致造成對方僵硬,而要求要自己先要做到的技術,也是王宗岳太極拳柔術的重要技法。
記住拳架大鬆大柔,技擊時也完全一樣大鬆大柔,不能練時鬆而用時硬,鬆柔練法和打法是完全沒有差別的,練用有差別,或練了不能打,就是不了解技術,或技術錯誤或技術偏差,這點在道場上已經不斷驗證,絲毫不用懷疑。
除非你練的不是太極拳,或練的太極拳技術不精確,否則太極拳的合擊就是這樣鬆用柔用的。所以太極拳在練的時候,都一定是要鬆鬆柔柔的,並且完全不用硬力。
太極拳是門精闢艱深的學問,是一門精湛博大的學術,不是在公園或操場上隨便學學幾年拳架,或自己躲在家裡想像或上網討論一些用法,就能夠弄懂的,大部份練太極拳的人都過度看輕太極拳這門學問,以為太極拳只要簡單粗糙的拳技和粗淺的理論,就能夠練成,所以他們才會 憑自己想像,或上網討論,或在公園或學校那些粗糙的拳架和粗淺的拳理中,磨掉了自己的前程,甚至以偏見誤導了別人。
學柔術式太極拳,不要怕被譏諷為軟弱無力,因為我們是人,只要保持完美的結構,在最柔軟中自能生出最堅剛的威力;更不要迷信肌肉力量,不要聽信外門人士曲解祖師爺王宗岳先生說的「四兩拔千斤」,而糊塗地強調至少要用四兩肌力;柔術式太極拳摔打拿踢不需要用四兩肌力,因為對方是人,人根本不可能有千斤重,所以連四兩肌力也太多了,四兩肌力不可以學,更不可以用 ,學了用了,你就找不到也學不到可以不用肌力的鬆柔技術。
就像你不能學騎蠻牛的技術,來學習騎快馬一樣;你不能一邊學用四兩力的技術,一邊追求鬆柔太極拳的技術;這樣是永遠追求不到也學不成的。
鬆柔不會誤人,偏差錯誤的鬆柔技術才會誤人。 只要你學習正確的不用力太極拳技術,讓太極拳回歸成柔術,就可以找到用大鬆大柔施技的技術。所以正確的不用力太極拳的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不會正確的不用力太極拳技術,鬆柔是根本沒有用的 ,這也是很多人被鬆柔所誤的原因。
技術之外沒有鬆柔,所以不要拋棄技術去談鬆柔,更不要用錯誤的技術去談鬆柔 ,要用正確的不用力太極拳技術,才能了解,才能談鬆柔的用法。
只要是真正太極拳技術的鬆柔,就是能夠應用於技擊的柔術,沒有真正的太極拳技術就沒有鬆柔,沒有技術的鬆柔也無法使用, 更會害慘自己, 鬆柔和柔術太極拳不用力技術是不能分開的。

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太極拳引落合出是圓潤非圓



王宗岳太極拳的「引進落空合即出」也就是「引進、落空、合應、出擊」的「引落合出」, 是王宗岳太極拳的最重要打手技術,所謂打手,即是太極拳應戰手法,用最俚俗的話來說,就是:「太極拳打架的手法」。
所以王宗岳太極拳,在競技格鬥時,是純粹用「引落合出」的技術在作戰的,「引落合出」是王宗岳太極拳的「打架手法」 ,很多練太極拳的人把王宗岳太極拳的「引落合出」僅看成推手的練習手法,而格鬥時用的又是另一套方法或勁法,這是不正確的。 這種錯誤,也使得很多人練習的太極拳,陷於養生而不明競技的窘境。
「引落合出」本身就是格鬥競技的戰技,不是僅只是作為推手練習用的。 「引落合出」就是戰技的本身,太極拳的戰鬥,就是連續不斷的引落合出。
宗岳門平日訓練時所運用,由內家張松溪傳出的內家技法口訣「敬、緊、徑、切、勤」,也就是「順勁不違、緊纏緊貼、圓中正力、旋繞側切、連綿而作」 ,同樣也都遵循引落合出而發揮。
一般人講太極拳,或講太極拳的「引落合出」,總喜歡講一個「圓」或「圓化」,以為圓或圓化就是太極拳的祕密; 一般人講意念,總喜歡講一個「圓」或「圓化」, 以為圓或圓化就是太極拳意念的祕密; 一般人講太極拳的氣,都會強調「圓」或「圓化」,以為圓或圓化就是太極拳氣的祕密。 一般人講太極拳推手,都會強調「圓」或「圓化」,以為圓或圓化就是太極拳推手的祕密。
而王宗岳太極拳,以及王宗岳太極拳打手的「引落合出」,在外表動作上看起來確實有圓的感覺,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會說太極拳是 「圓」的,也會說 「 引落合出」的技法是「圓的、圓潤」的。
可是,事實上王宗岳太極拳,和王宗岳太極拳的「引落合出」,並不是一個「圓」字可以說明清楚的, 更不是一個「圓」字可以代表的。如果從王宗岳太極拳「引落合出」 的真實技術上看,太極拳的圓,其動作意念,其實是一點都不圓的,不但不圓,不是圓形,更是完全不圓的,所以我們才會說「太極拳是圓潤非圓」。
王宗岳太極拳的「圓」只是表面感覺的,不是內在細節的。如果太極拳只講圓,打手時只會在手上劃圓圈,而不知道「引落合出」的真實技術 根本不是圓,也不是劃圓那麼簡單 ,那可是會害人害已,讓人瞎忙一輩子的。
在意念上劃圈,在手上劃圓,用盡一切方法和努力,也不可能練成王宗岳太極拳的戰技。想在意念、在手上劃圓圈,求王宗岳太極的「引落合出」技術,絕對是緣木求魚,了不可得的。
王宗岳太極拳「引落合出」 讓人感覺的圓,事實上包藏著一點都不圓的各種技法,如果不明白圓中所包含的不圓技法,以為圓就是太極拳的一切,平日練習只知道想圓劃圈,遇到敵勁就只會盲目地用圓圈去化解,那就會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了。
王宗岳太極拳與世上所有太極拳都不同,王宗岳太極拳專講大鬆大柔不用掤勁,王宗岳太極拳之所以能大鬆大柔不用掤勁,其祕密就是王宗岳太極拳 的「引落合出」 是用順勁,是順人而動,身手不帶明勁,也就是不帶任何勁的「分掌技術」,而不是用「圓形技術」的「掤勁」去應敵。
根據各家太極拳宗師過去發表的著作,和過去表的言論和歷史記錄來看, 王宗岳太極拳所使用的「分掌法」是其他太極拳都絕不使用的,「分掌法」和其他太極拳的「掤勁法」,是兩種絕對完全不同的技法。
「分掌法」和「掤勁法」是不同類的事物,「分掌法」大鬆大柔身手不帶勁,「掤勁法」身手帶掤勁,彼此是兩個世界的事物,無法溝通交談。所以宗岳門講大鬆大柔不帶掤勁,經常被用掤勁者批評為妖言惑眾,就是因為用掤勁者,不知道內家真有這種大鬆大柔不帶掤勁的分掌技法之承傳。
分掌法不但在王宗岳太極拳裡運用,家師吳錦園先生所傳的程派高氏八卦揉身連環掌缷化技術,亦全是以「分掌法」為本,只是今人所習各派八卦,多已失其技術與精義,而不知其用,故從來亦未曾有任何一派八卦掌武者,於著論中提及「分掌法」之技術與運用 之祕,是其明證。
其實各家太極拳自古代承傳來的拳架裡,多少也有「左右分腳」的勢架,而左右分腳即是左右分掌加腳法,根本不是現代太極拳家所妄言的向左向加右分開踢腳。「左右分腳」勢架的保存,也 直接證明王宗岳太極拳「分掌」技術,確為太極拳及內家古傳而來的傳統技法,絕非宗岳門向壁虛構的技法。
雖然各家太極拳同樣要求要圓、圓融,但「掤勁法」則是一個圓形的劃圓意念和動作,而王宗岳太極拳分合技術中的「分掌法」,則不是一個圓形的劃圓意念和動作。
「分掌法」和「掤勁法」這兩種技法,從 不劃圓和劃圓的本質上就已經顯示,王宗岳太極拳和其他太極拳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拳法, 也各自走著完全不同、毫不相干的道路,即使它們的外表看起來都像是「圓」,也都叫太極拳,但內在技術本質卻一個是「分掌法」,一個是「掤勁法」,兩者根本風馬牛不相及,甚至是完全相反 ,而屬於完全不同拳種。
雖然王宗岳太極拳的「引落合出」技術,從外表看起來彷彿是圓的,但圓絕不全等於「 引落合出」。只用「劃圓」的概念去應敵,去推手,對王宗岳太極拳來說是絕不可以 ,也絕不被容許的,因為「劃圓」的概念,會使得十三勢「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的摔打擒化踢制敵技術,完全無法施展。
完全順勁、順人而動,絲毫不用掤勁的 「分掌法」,在太極拳世界中,是王宗岳太極拳所獨有獨用的,其他太極拳在歷史文獻記錄上,並曾不使用這種技術,因為「分掌法」是絕不使用掤勁進行攻防的。
也只有「分掌法」的「引落合出」技術 ,才能徹底發揮王宗岳太極拳的戰技,「掤勁法」則只適合用於其他的太極拳的技術, 「掤勁法」能夠讓其他太極拳的戰技有所發揮,卻完全不適合於王宗岳太極拳。
我們這麼說,不是對掤勁法有所評論,也不是說掤勁法不好,更不是說掤勁法是盲目劃圓所衍生的錯誤勁法。而是說掤勁法在其他所有太極拳都一體適用,其成就在歷史上有目共睹,唯獨完全不適用於王宗岳太極拳。
因為王宗岳太極拳有其獨特的戰技要求,不能使用掤勁法,「掤勁法」的掤勁技術,一但用於王宗岳太極拳,王宗岳太極拳就整個崩潰了,這是學習王宗岳太極拳時一定要注意的。
為了說明王宗岳太極拳「分掌法」的「 引落合出」不是表面所見的「劃圓」,我們必須對王宗岳太極拳的「 引落合出」有詳細而深入的了解 ,才能徹底了解「分掌法」和掤勁法的差異。
一、「引」是「引進」。是指將敵勁引到身前,李亦畬說:「引到身前勁始蓄。」「引到身前」 這句話是要點,很多太極拳家喜歡教人用掤勁,將敵人引出身外,或用掤勁將敵勁阻擋在身外,美其名為防護網,可以不讓人觸及自己,但這不是王宗岳太極拳的手法,是他家手法。
王宗岳太極拳的引進,是為了進行攻擊而引進,所以絕不把敵勁掤阻在外,如果不引進到身前,近至貼身沾衣,所有王宗岳的技術都不能用了。「不能引進落空,不能四兩拔千斤」,王宗岳十三勢所有的摔打拿技術,都因為引進到身前才能用 ;不能引到身前,所有技術都不能用了。
王宗岳太極拳的引進,不但是大鬆大柔毫不用勁地引進到身前,還要儘可能的引到接近自己身體的中軸至貼身沾衣,甚至練習時還要透過引進,強烈逼迫自己,造成自己退無可退,走無可走;甚至讓對手的內勁輕微撞擊到自己身上,讓自己在最 站立不穩的狀態下才 開始落空敵人,以練出敗中求勝的技法。
以分掌法進行的 王宗岳太極拳的「引進」,是非常直接的,是絕對不能作圓形,不能劃圓形,是連一點圓的感覺都不能有,心裡更是不能有絲毫劃圓的意念的。
要用順勁法「順敵勁而不用勁」,要順著敵勁的方向,或上段或中段或下段,完全不改變敵勁,完全順著敵人發勁的方向,以分掌法,直直引到身前來,不可一接勁就用圓形 去對應,更不可一接勁,心裡就意想用圓形化開。
 如果你練的是王宗岳太極拳,一接勁就心想或意想用圓形化開,那是絕對不行的。如果一接勁就用圓形化開,在走化後退時,就會留下不利於落空的「殘勁」在手上,在圓轉反粘處則會在手上使出僵硬拐人的「柔靭勁」,造成敵我雙重的對抗錯誤。
引進時,最好先將敵勁,直接引到左隅再落空到右隅,或引到右隅再落空到左隅,這樣才可以讓引落合出的動作,在高難度中 練成。經過這樣的練習,遇到強敵,就不會有落空不了的時候了。
在實際對敵時,當然不能隨便讓敵人打在身上,但在作引進練習時,就不要害怕對手的勁打在身上,可以勇敢地學習讓敵勁直直輕撞到身上後,用「驚鴻掌」(驚鴻掌,宗岳門為教學和使用而特別加以命名的一種內家接掌法,這種內家掌法 ,由於過去沒有人命名,掌形如受驚嚇的鴻鵠,為便於道場教學,故命名為驚鴻掌)接定,接定時可以有停留半拍的感覺,才連續繼續進行下一個落空部驟。
以驚鴻掌接定後,停留半拍再落空;主要目的是在停留期間,用心去感覺,以確定手上的殘勁有沒有完全去除,如果發現有殘勁,就是接勁時仍不夠大鬆大柔,或者不小心用到圓形,或不小心用到圓形的意念去接勁,這時就要重新檢討自己的引進動作有沒有錯誤。
大鬆大柔,不用勁力,不想圓意,不用圓形,直直引進,領指對敵,落掌驚鴻,輕微接受撞擊,才可以學會完全消除自己在引進時手中 存留的「殘勁」。如果 不直直引進,而盲目地用圓形順勢把敵人的力量拐出去,手上就會留下最不好的「殘勁」,在圓轉落空時,則會用到最惡劣的「柔靭勁」,如此就永遠不能鬆至虛空,在反擊時就會僵硬 遲緩,甚至因為和對方不知不覺頂抗,搞到自己的手臂酸痛,肩膀受傷。
很多練太極拳推手多年的人,常搞到兩臂酸痛、肩膀受傷,成為終身潛藏在身上的病痛,不敢向人說,還誤以為這是正常現象,甚至還用這套方法繼續教人。其實這是因為引進時,手中經常留有「殘勁」和敵人對抗,而落空時手上用到 會頂抗的 「柔靭勁」去化解敵勁 ,造成敵我兩力在暗中頂抗所造成,是一種違反王宗岳太極拳順人而動,又傷害肩膀手臂的技術錯誤。
所以練王宗岳太極拳,在引進落空時一定要徹底消除「殘勁」和「柔靭勁」,消除「殘勁」的方法,最好是不要用圓或劃圓或用勁去化解,要用分掌技術完全放棄對抗,讓敵勁輕撞在身上,接下來進行落空時,才不會又用到不正確的 「柔靭勁」。
在引進時留下「殘勁」是最不好的,因為引進是走勢是守勢,所留下的殘勁必然帶有守意,這個殘勁的守意如果不除去,就不能鬆至虛空,不能鬆至虛空就不能忽然在守勢中反擊或反粘,這對想要練成高手的人來說,可是一輩子的阻礙
至於「柔靭勁」,對王宗岳太極拳來說,更是技法的嚴重背離。很多人在推手時,不但主張用掤勁,還主張要用柔靭勁將敵勁拐出、掤出,以為這樣可以練出身手步堅實的整勁,手上也能練出 三分剛力,將來在遇到有強勁的對手,就可以無所畏懼地用柔中帶剛的柔靭勁將敵勁拐開。這樣的技法,對其他太極是有用的,但對主張耄耋禦眾之形、完全順人而動的王宗岳太極拳來說,則是絕不允許 ,也不能用的。
王宗岳太極拳在引進時,不得使用「圓形」「圓形意念」和任何「勁」去引進或化解,只能直接順敵直直引進,並且以驚鴻掌接定,並挼受撞擊。 在引進接受撞擊前,可以順勢用「騰挪、騰蛇」的方法,將敵勁儘可能徹底向後深引,直至自己退無可退,甚至可以讓自己兩腳跟離地,讓自己身體處於像毒蛇攻防般騰空而起,讓自己處於最不穩定的即將倒地狀態 ,這個狀態就是內家一貫所強調的「騰挪、騰蛇」反擊形態。
進入「騰挪、騰蛇」的反擊狀態,才能利用陰陽不穩定,才能 利用太極拳陰生陽、陽生陰,陰陽交互轉變的道理,讓身心在完全沒有意念,不必意念,沒有守意沒有攻意的不穩定狀態下,自動產生 自動反擊的動態,自然而然把守勢轉換成攻勢,形成非打人不可的形,如此引進落空後,就不必去思考如何反擊敵人,自能反擊了。 
引進利用「騰挪、騰蛇」由守變攻的道理,就是太極拳陰陽相生的物理性、化學性道理,不是怪力亂神,其原理乃是物質要轉換成其他樣態時,一定要在本身不隱定的狀態下才能轉換,太極拳由守變攻所用的就是這種概念, 如此太極拳才能夠隨時由守變攻,或由攻變守,形成攻即是守 ,守即是攻。
所以說,我們學王宗岳太極拳是不能不講陰陽的, 不講陰陽根本不能了解太極拳的攻守變化特色,也會失去太極拳這種極有特色的攻守技術,不講陰陽變化,更會把太極拳搞成和其他拳法沒有殊異的拳法,或大大降低太極拳的境界層次 和效用。只是我們在講太極拳的陰陽理論時,要確知我們所講的陰陽,是物理性、化學性道理的陰陽, 絕不是怪力亂神的陰陽。
王宗岳太極拳的 引進,是完全順人而引,手上不帶勁的,在接受敵勁撞擊時,驚鴻掌要忽然張開,像受驚嚇的鴻燕,或像忽然受驚嚇的傘蜥蜴,猛然張開頭上的傘狀膜般,驚鴻掌的虎口對準敵人小手臂,其他手指也一定要 盡可能指向敵人,這個動作就是內家口訣中的「領指,指要領」 ,懂得這個驚鴻掌的領指要領,手法動作熟練時,可以在霎那間敷鎖或擒住敵人,讓敵人摸不著頭緒。
引進時,正確的手部動作,會讓你在搶把時,比別人快很多,到達一瞬間擒住敵人的速度,也能夠順勢施展各種摔打拿的手法,所以練王宗岳太極拳,絕不可忽視手部的動作,連手指的動作也不能忽視。
王宗岳太極拳的引進方式,是一種讓自己處於敗中極不穩定狀態,以求反敗為勝的引進方式,所以王宗岳祖師說:「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拔千斤。」「任」就是完全放棄用勁對抗,即使對方使用巨力 ,我們也要完全放棄用勁對抗,手中的殘勁、柔靭勁要通通放掉,只管後退引進,進入騰蛇狀態,用驚鴻掌接定就好了,其他的工作就交給落空來作了。
二、「落」是「落空」。在引進敵人巨力之後,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落空技術了,敵人的力量當然不能讓它重擊在自己身上,不然就不要練拳,站著讓人打就好了。所以要在引進輕微撞擊後,或者 引進技術提昇時的不撞擊狀態下,將敵勁落空,讓重勁打不到自己身上。
落空最重要的是手不能停頓,必須在以驚鴻掌接受撞擊時,將手掌貼身以分掌技術拉動,讓手掌的部位完全進入腋下。這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動作不可以讓手離開環,而開肩超過九十度,否則會很容易被 內家高手以敷法,壓制整隻手臂,如此將會一點力也使不出來。
所以在落空時,要注意配合下一個動作「合」進行補位,但在未補位之前,自己就應該練到不會開肩的渾元樁限度,讓手臂成渾元樁的「圓」,隨後在出手時就能「由圓入方」,進行王宗岳太極拳最重要的「方圓作戰」。
所以落空時,千萬要注意不可以破壞肩位,肩要儘可能地往側前方推出,不要一昧地往側方拉,造成肩部離開渾元樁。
無論是引進或落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就是「揉掌法」,師傳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個方圓之變的規矩就是「揉掌法」,在引進接受撞擊時要揉掌,在落空到腋時,要揉掌,再由圓進方而攻擊時,也要揉掌,沒有揉掌就沒有 靈活的圓轉,就不能極靈活而有威力。所以揉掌的技術必須能夠存在於引進落空的技術之中,手上逢轉必揉。
落空的方位很多,敵人攻向我上段有上段的落空,敵人攻向我中段有中段的落空,敵人攻向我下段有下段的落空,敵人攻向我左右,有左右的落空,敵人攻向身外無效處有無效處的落空,敵人自 背後擒制我,有背後的反身落空技術。
所以王宗岳太極拳,是無處不能引進落空的,「引進落空合即出」可以簡化為「貼、拉、轉、發」或「撞、拉、轉、發」或直接說「引、落、合、出」。太極拳的打手技術,就是這麼簡單,懂得這四字的精確運用,就懂一半了,太極拳所有的摔打拿踢,都跟這四個字脫不了關係。但是要了解這個技術的精要,還是一句話:「入門引路須口授。」看看文字就猜著練是絕對練不正確,也練不成的。如果 光在文字言語裡道聽塗說,便以為自家也有,就拿來教人,那就會害人一生,罪無可逭了。
一般而言,一引進就順勢落空,落空的技術,會因為引進的位置不同,在細節上也會有些不同,基本上要學會引進到左大腿、右大腿的下段落空,胸腹前的中段落空,頭上的上段落空,身側未擊中我時的落空,還有背後來勁的反身落空。上中下段的前後落空,都要能夠即引即落,非常熟悉才行。
其次更要學會基本的中段表裡引落合出四手,因為表攻擊和裡攻擊的技術,一個是裹形樁的運用,一個是翻形樁的運用。其手法技巧非常精密,必須依照口授精要,非常深入了解技術原理,才能得心應手符合拳理地大鬆大柔運用,所以無論初學或久學者都應該在此處反覆下功夫,這樣才能夠修練在身上自由運用。
王宗岳太極拳正確的引進落空練至精熟,他人施勁進行摔打擒化攻擊我方時,會有虛空縹緲,不著邊際,無形無相,完全透空的感覺,這種感覺在整個太極拳招式運用的摔打擒化競技中都能顯現。如果不能運用於摔打擒化的全面綜合對戰技術之中,而只能用於局部互推技術,便是錯誤的引進落空,這點無論是教者學者都必須特別注意。
三、「合」是「合應」。凡是轉身出手攻擊時,手會向左右上下移位,此時如果不立即順勢補位,就會犯了開肩超過九十度的錯誤,犯了這個錯誤,就會被敷鎖壓制受制於高手。所以左右上下合應自己的攻擊是非常重要的。要合應就要記得補位,藉著補位,讓自己攻擊手不致於造成開肩
補位除了剛開始練習到不會開肩敗形之外,更重要的是將來在出手時,能夠藉著補位的技術,找出攻擊敵人的「正力」,宗岳門所謂的「正力」內家張松溪稱為「徑」,也就是完全潛藏在體內大鬆大柔、無形無相,外表看不出來,自己也感覺不到,卻能夠將人輕易推摔的「內勁」,能夠熟練合的補位技術,將來在招式運用時,就能夠隨接隨發,不會無勁可用。
「合」的補位技術,在戰技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運用,就是化解擒拿鎖制,補位技術之所以能夠化解擒拿鎖制,主要還是因為補位之後,被擒鎖的部位會剛好成為「正力」的出口。補位後以全身整合的正力內勁,從被擒鎖的部位發出,能夠輕易解開敵手,甚至還可以將擒鎖的敵人彈出,化解敵人的整個擒鎖技術。
在「合」的補位時,方位一定要精確無誤,不可以有零點一公厘的些微偏差,要抱著方位越準確,技巧越高的心態去練習,如此才不會用到絲毫蠻力。
四、「出」是「出擊」。以身手腿攻擊都是「出」,但是這裡最重要的是手部在引落合之後的「正力出擊」,找不到正力,是絕不可出擊的,如果找不到正力便出擊,不但會養成用蠻力的習慣,其攻擊效益也是極差的。
「正力」內家稱為「徑」就是內勁,也稱為暗勁 。所謂暗勁,就是說這種勁本身是完全潛藏在無形無相中,外不顯露於他人,內也不顯露於自己;無論人我,欲從身形肌肉窺見此勁,如入暗室,了無可得,故謂之暗勁。
正力暗勁之用,如槍尖指敵,潛藏在所有招式中,無形無相、大鬆大柔,至純至精、無時不在,外不顯於形體、內不顯於筋骨,他人見之不著、自己用之無覺,卻能以靜制動、犯者即仆。
在練習尋找正力暗勁時,要先讓學習者體會肌力和正力的差異,餵勁者可伸一手,令學習者向下壓,如果下壓時,身手肩腕有任何一處用到力氣,會緊會酸,就是肌力。此時即可授之王宗岳太極拳之補位技術,以大鬆大柔發出正力,將餵勁者連手帶人壓摔在地,學生會非常清楚內勁和肌力的差異。
無論是在攻擊或防守時,無論是走是粘,無論施展任何手法招式,都要能夠在瞬間尋得正力。要尋得正力的不二法門就是大鬆大柔和方位的精確性。如果不大鬆大柔,不以正確方位引進落空,就永遠 找不出內勁正力。
內勁正力的運用技術,和整個引落合出的技術有絕對的關連,要能夠無時無刻都能施展正力,絕對要先學會引落合出的手法。
有很多人以為習拳要先練湧泉發勁,其次才學手法,以為這是先練根再練枝;其實這是極為錯誤的觀念,自古以來沒有人這樣練內家拳的。如果手法不正不靈活,內勁根本不能隨時並且順利出現在運動狀態下的手中,所以很多從湧泉練起,不從手上練起的人,發勁必須兩手不動,讓兩手像推黃包車那樣往前伸直,杵在身前才能發勁,招式中移動的手法都不能發出正力。
所以習武要先習引落合出的手法,日後只要稍做湧泉發勁練習,所有的招式就能隨時隨地,從湧泉導出內勁至手上。現在很多人從湧泉練起,才練手法,或只練湧泉,不練引落合出手法,完全是錯誤的練習方法。
所以「引落合出」的技術,一定要先學好,日後才能將內勁用於招式中,不可以先把重點用在發勁練習上 ,以免浪費時間,又不會用內勁於手法。
內勁正力的運用,最高級的部份必須以「心神」做為指揮,所謂「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就是在強調心神的重要。
正力的尋找,主要在「定指移身」,手隨人而動,千萬不可自動移身時可以不動步,用騰蛇之法,亦可動步,用閃戰之法
一動手之瞬間,大鬆大柔,兩眼需緊盯沾粘處,所謂三尖相照,左顧右盼,浮沉俯仰,片刻不離。如此專注,可以讓身形因為心神的注意,而自動調整成完美的戰鬥形態,可以讓攻守時各各散亂的戰鬥體勢,在霎那間用專注的心神全部統整起來,成為更完美的體勢,可發揮更強大的威力。
師傳口訣有所謂「眉要皺」,即是指起手沾粘引進落空時,心神專注令眉毛皺起的表情。「眉要皺」的專注,更重要的是以全心的注意力去尋找正力,並且對準正力。正力的尋找,是戰鬥技術的最要緊處,非但初學者必須專注才能有所得,即使功力高深者,也不能輕忽專注之心,否則就會失誤在緊要 運用之時
王宗岳太極拳, 在正力的尋找技術上,最忌諱的是身如牌位,一但身如牌位,永遠無法尋得內家正力,必須絕對避免,若因過去所學他門武術,有牌位現象,今日改學王宗岳太極拳,必須立即痛下決心,即刻修正,徹底剷除牌位身形,不得有絲毫遲疑。
屈身彎腰,浮沉俯仰,如蛇如羽,如走獸如飛禽,乃是內家摔打拿踢一體的身形技術,絕對不可以牌位之身形練習,內家口訣自古即有「打人如拔草」之句,內家武者摔人如農人拔草 ,豈能不屈身而行。太極拳祖師王宗岳說:「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浮沉俯仰之間,方能見真太極。
五、結語
從上論述,可知王宗岳太極拳的「引、落、合、出」觀念及技術,與他家太極完全不同。所謂武學不同,只在說明武學內容不同,內容不同並不表示一定優於他人,不同更不表示尚未練成即可勝人。故本門弟子對本門武學之好壞,應自己親自品味體驗,在道場上與同門師兄互學互練,相互驗證,以求自己有成。
宗岳門宣講的各種太極拳技法,是專供王宗岳太極拳的方位技術來使用的。其中所有的技術規定和技術限制,以及各種身形技術的可用不可用、對或錯,都是為了達成王宗岳太極拳的效益而設,並非為其他太極拳而設,更不是為了驚世駭俗,或標新立異而設。
因此,我們所說有關太極拳技術的是非對錯,絕不是針對其他太極拳或其他武術,或其他團體或個人而發言,也絕不保證能應用於其他太極拳,或國內外其他任何傳統或非傳統武術之中。
由於理論技法的不同,很容易造成外界誤會和嫌隙,本門弟子在非有緣人善意邀約,或和祥請益下,不應主動與他門武術,或他門太極武者,討論本門武學內容及太極用語,更不可試圖說服他門武者,來相信自己所知;蓋不同武學,即使名目相同,亦全無交集之處,隨便主動談論,甚至與他人作言語論辯,只會徒增他人反感與爭端,對自己武學 之精進,不會有任何好處。
 王宗岳太極拳「引、落、合、出」的操作,一定要注重順序,尤其是不可一引即合,必須在引進後,先落再合,總之引落合出四者,必須照順序操作。手上的引進動作也不能在無意間暫停,必須綿綿不斷地進行到最後,否則內勁就會終斷,也容易受制於人。這些操作要點,及運用技術,在道場上老師都不斷反覆親自示範,講解得很清楚,一定不能忘記。
王宗岳太極拳「分掌法」的 「引落合出」技術非常精微,不像一般人想像那樣粗疏,有很多精微技巧和師傳口訣精義,更是無法用文字表達,即使學成之後,也很容易失落重要教學技術和觀念。師兄們對理論和技術 ,能夠精確地全面掌握,在承傳王宗岳太極拳的工作上是非常重要的。師門中各師兄所記的筆記和心得,必須要經常以研討會的方式交換,大家才不會有疏漏,這點日後師兄間,一定要記得並且排除萬難徹底執行。
                                      公元2005年2月初春  宗岳門宗長  葉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