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法」是宗岳門太極拳,極為重要的技術,如果說宗岳門無論是分擊或合擊的所有手法及用技技術,都完全是以纏法為基礎,纏法一通百法通,也絲毫不為過。
「纏法」是王宗岳十三勢太極拳「沾粘連隨不頂丟」的理論指導下,必然形成的技術手法。所以「纏法」是從「沾粘連隨不頂丟」而來,也是「沾粘連隨不頂丟」能夠徹底實踐的技術保證,如果「纏法」不精, 是很難精確地實踐王宗岳祖師的「沾粘連隨不頂丟」。
宗岳門的「纏法」和其他武術「纏法」的最大不同,就是宗岳門的「纏法」是以更根本的「捲落法」為基礎而來 ,這是和其他武術的纏法最大的不同之處。
「捲落法」是宗岳門「纏法」的更根本手法。「捲落法」是一種讓手像坦克車履帶一般前進輾壓別人手臂的手法。「捲落法」是師傳「纏法」的深入要求,但「捲落法」的名稱及模式,是宗岳門所確立,所以說「捲落法」的標準技術,是宗岳門所創的。
由於初學者學習「纏法」,很容易做出不精確的動作,很容易出錯而不自知。譬如 初學者在纏人的時候會在纏的過程中產生「跳空」現象,也就會從沾點(挨點)隔著一段距離,跳到另一個較遠的沾點去壓制,而不能夠一路輾壓過去。使用這種 「捨近就遠」不能「挨何處在何處討消息」的「跳空纏法」,是大多數初學者無法練成內家用技技術的主要 問題。
要解決「纏法」偏差的問題, 唯有靠「捲落法」才能彌補,也才能解決「纏法」的跳空現象。不僅如此,也唯有「捲落法」才能彌補「纏法」的斷勁問題,也唯有「捲落法」才能彌補「纏法」的弱勁問題。所以「捲落法」在宗岳門技術裡 ,可算是最簡單卻是最重要而絕不能忽視的技術。
「捲落法」為什麼稱為「捲落法」,原因是「捲落法」的名稱是源於師傳「青萍劍」劈刺技術的「捲勁落劍」口訣,師傳刀劍技術,都是以獨特的「捲勁落劍、捲勁落刀」做為刀劍的劈刺技術之本。
中國武術的刀劍劈刺技術,有自家的獨門手法,但師傳最重要的就是「捲落法」。 這種技法出刀出劍時會「砍中帶刺」,想打那個部位,刀劍都可以用力儘情揮動,在完成打擊時刀劍會完全停在打擊點上,絲毫不會因衝力過大而離開打擊點,也不 會產生抓不住刀劍而讓刀劍下墜或外甩的現象。
我曾經將這個「捲落法」的「砍中帶刺」動作,以雙手刀方式,示範給一位學習日本劍道數段的朋友看,他也發出很強烈而出自內心的讚美,並且當場請求學習。我們在道場上也會教導簡單的雙手刀劈擊練習,讓學員體會「捲落法」出刀出劍的威力。
「捲落法」的出手是直切式,一旦把直切式改為斜切式,就變成一般所謂的「纏法」了。但宗岳門直切斜切都說成是「纏法」,因為無論直切斜切都源於「捲落法」,用技時「捲落法」和「纏法」也是混合或交替運用,難以清楚劃分。
很多人練太極拳,一個招式接一個招式練,根本不知道這些動作有什麼相關性,所以練了很久練不出一個可以操作所有招式的基模,以致於每一個動作對他來說都是獨立的。這在學習效果上非常不利,過去太極拳「十年不出門」,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找到這些招式的基模。
其實王宗岳太極拳的動作基模非常簡單,整個王宗岳太極拳不外乎就是「纏法」,如果你稱王宗岳太極拳叫「太極纏拳」也不為過。所以說,練王宗岳太極拳不懂得「纏法」是不成的;沒有「捲落法」,要學會「纏法」很難,所以不懂得「捲落法」更是不成的。
所以我們教學時,想要讓學員認識太極拳招式關聯性,可以從「反身大纏」做為一個基模,再向前後左右作出上中下段的各式捲纏, 以造成對方手臂動線的破壞和手臂位置的改變。這樣學員就可以認識太極拳的各種招式,是怎麼來的。學員在練技用技時,也比較清楚招式動作最正確時是什麼樣子 ,日後就不會因練錯,而需要不停改拳。
「纏法」並不是狹義地把別人的手纏繞起來的方法,「纏法」完整地說,是用來改變別人手部動向的重要方法。
在合擊時,雙方的手會接觸而沾粘,一方制人,一方加以反制,無論是制人或反制,雙方所用的引落合出手法中,都必需隱藏著纏法的技術在裡面,才是正確。
基本上過去內家要改變別人的動線,是偏重以纏法來改變,而過去外家則偏重於以格擋或力抗來改變。現在很多人練內家技術,仍然不了解內家是以「纏法」來改變別人動向的技術,所以在用技時,手法才會不正確。
基本上內家在和對方接手或手部受制時,是當下以「纏法」來製造有利於自己的攻擊形。譬如想打對方的心心肋,就會把對方的手用「纏法」往上纏去,這樣對方的手就會偏向上方,你就可以打出太極拳的玉女穿梭,或八卦後天掌的挑法。
但是現在很多人打玉女穿梭或挑法,其中和對方接觸的手,多使用外家的受擋法,而不是纏法卻不自知。
譬如你想用另一隻手去截擊對方的手肘,你就會把對方的手用「纏法」往側面平平纏過去,這樣對方的手就會平平偏向外側,你就可以打出太極拳的掤,或八卦後天掌的捧法。
但是現在很多人用掤或挑,大部份手都沒有擰翻,所以並未用出纏法而不自知。 不過各家有各家的手法,我們也不可以用自家的技法去要求別人,自己練得出功夫才是重要,如果只知道而不能實踐,也是沒有用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