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太極拳的「引進落空合即出」也就是「引進、落空、合應、出擊」的「引落合出」, 是王宗岳太極拳的最重要打手技術,所謂打手,即是太極拳應戰手法,用最俚俗的話來說,就是:「太極拳打架的手法」。
所以王宗岳太極拳,在競技格鬥時,是純粹用「引落合出」的技術在作戰的,「引落合出」是王宗岳太極拳的「打架手法」 ,很多練太極拳的人把王宗岳太極拳的「引落合出」僅看成推手的練習手法,而格鬥時用的又是另一套方法或勁法,這是不正確的。 這種錯誤,也使得很多人練習的太極拳,陷於養生而不明競技的窘境。
「引落合出」本身就是格鬥競技的戰技,不是僅只是作為推手練習用的。 「引落合出」就是戰技的本身,太極拳的戰鬥,就是連續不斷的引落合出。
宗岳門平日訓練時所運用,由內家張松溪傳出的內家技法口訣「敬、緊、徑、切、勤」,也就是「順勁不違、緊纏緊貼、圓中正力、旋繞側切、連綿而作」 ,同樣也都遵循引落合出而發揮。
一般人講太極拳,或講太極拳的「引落合出」,總喜歡講一個「圓」或「圓化」,以為圓或圓化就是太極拳的祕密; 一般人講意念,總喜歡講一個「圓」或「圓化」, 以為圓或圓化就是太極拳意念的祕密; 一般人講太極拳的氣,都會強調「圓」或「圓化」,以為圓或圓化就是太極拳氣的祕密。 一般人講太極拳推手,都會強調「圓」或「圓化」,以為圓或圓化就是太極拳推手的祕密。
而王宗岳太極拳,以及王宗岳太極拳打手的「引落合出」,在外表動作上看起來確實有圓的感覺,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會說太極拳是 「圓」的,也會說 「 引落合出」的技法是「圓的、圓潤」的。
可是,事實上王宗岳太極拳,和王宗岳太極拳的「引落合出」,並不是一個「圓」字可以說明清楚的, 更不是一個「圓」字可以代表的。如果從王宗岳太極拳「引落合出」 的真實技術上看,太極拳的圓,其動作意念,其實是一點都不圓的,不但不圓,不是圓形,更是完全不圓的,所以我們才會說「太極拳是圓潤非圓」。
王宗岳太極拳的「圓」只是表面感覺的,不是內在細節的。如果太極拳只講圓,打手時只會在手上劃圓圈,而不知道「引落合出」的真實技術 根本不是圓,也不是劃圓那麼簡單 ,那可是會害人害已,讓人瞎忙一輩子的。
在意念上劃圈,在手上劃圓,用盡一切方法和努力,也不可能練成王宗岳太極拳的戰技。想在意念、在手上劃圓圈,求王宗岳太極的「引落合出」技術,絕對是緣木求魚,了不可得的。
王宗岳太極拳「引落合出」 讓人感覺的圓,事實上包藏著一點都不圓的各種技法,如果不明白圓中所包含的不圓技法,以為圓就是太極拳的一切,平日練習只知道想圓劃圈,遇到敵勁就只會盲目地用圓圈去化解,那就會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了。
王宗岳太極拳與世上所有太極拳都不同,王宗岳太極拳專講大鬆大柔不用掤勁,王宗岳太極拳之所以能大鬆大柔不用掤勁,其祕密就是王宗岳太極拳 的「引落合出」 是用順勁,是順人而動,身手不帶明勁,也就是不帶任何勁的「分掌技術」,而不是用「圓形技術」的「掤勁」去應敵。
根據各家太極拳宗師過去發表的著作,和過去表的言論和歷史記錄來看, 王宗岳太極拳所使用的「分掌法」是其他太極拳都絕不使用的,「分掌法」和其他太極拳的「掤勁法」,是兩種絕對完全不同的技法。
「分掌法」和「掤勁法」是不同類的事物,「分掌法」大鬆大柔身手不帶勁,「掤勁法」身手帶掤勁,彼此是兩個世界的事物,無法溝通交談。所以宗岳門講大鬆大柔不帶掤勁,經常被用掤勁者批評為妖言惑眾,就是因為用掤勁者,不知道內家真有這種大鬆大柔不帶掤勁的分掌技法之承傳。
分掌法不但在王宗岳太極拳裡運用,家師吳錦園先生所傳的程派高氏八卦揉身連環掌缷化技術,亦全是以「分掌法」為本,只是今人所習各派八卦,多已失其技術與精義,而不知其用,故從來亦未曾有任何一派八卦掌武者,於著論中提及「分掌法」之技術與運用 之祕,是其明證。
其實各家太極拳自古代承傳來的拳架裡,多少也有「左右分腳」的勢架,而左右分腳即是左右分掌加腳法,根本不是現代太極拳家所妄言的向左向加右分開踢腳。「左右分腳」勢架的保存,也 直接證明王宗岳太極拳「分掌」技術,確為太極拳及內家古傳而來的傳統技法,絕非宗岳門向壁虛構的技法。
雖然各家太極拳同樣要求要圓、圓融,但「掤勁法」則是一個圓形的劃圓意念和動作,而王宗岳太極拳分合技術中的「分掌法」,則不是一個圓形的劃圓意念和動作。
「分掌法」和「掤勁法」這兩種技法,從 不劃圓和劃圓的本質上就已經顯示,王宗岳太極拳和其他太極拳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拳法, 也各自走著完全不同、毫不相干的道路,即使它們的外表看起來都像是「圓」,也都叫太極拳,但內在技術本質卻一個是「分掌法」,一個是「掤勁法」,兩者根本風馬牛不相及,甚至是完全相反 ,而屬於完全不同拳種。
雖然王宗岳太極拳的「引落合出」技術,從外表看起來彷彿是圓的,但圓絕不全等於「 引落合出」。只用「劃圓」的概念去應敵,去推手,對王宗岳太極拳來說是絕不可以 ,也絕不被容許的,因為「劃圓」的概念,會使得十三勢「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的摔打擒化踢制敵技術,完全無法施展。
完全順勁、順人而動,絲毫不用掤勁的 「分掌法」,在太極拳世界中,是王宗岳太極拳所獨有獨用的,其他太極拳在歷史文獻記錄上,並曾不使用這種技術,因為「分掌法」是絕不使用掤勁進行攻防的。
也只有「分掌法」的「引落合出」技術 ,才能徹底發揮王宗岳太極拳的戰技,「掤勁法」則只適合用於其他的太極拳的技術, 「掤勁法」能夠讓其他太極拳的戰技有所發揮,卻完全不適合於王宗岳太極拳。
我們這麼說,不是對掤勁法有所評論,也不是說掤勁法不好,更不是說掤勁法是盲目劃圓所衍生的錯誤勁法。而是說掤勁法在其他所有太極拳都一體適用,其成就在歷史上有目共睹,唯獨完全不適用於王宗岳太極拳。
因為王宗岳太極拳有其獨特的戰技要求,不能使用掤勁法,「掤勁法」的掤勁技術,一但用於王宗岳太極拳,王宗岳太極拳就整個崩潰了,這是學習王宗岳太極拳時一定要注意的。
為了說明王宗岳太極拳「分掌法」的「 引落合出」不是表面所見的「劃圓」,我們必須對王宗岳太極拳的「 引落合出」有詳細而深入的了解 ,才能徹底了解「分掌法」和掤勁法的差異。
一、「引」是「引進」。是指將敵勁引到身前,李亦畬說:「引到身前勁始蓄。」「引到身前」 這句話是要點,很多太極拳家喜歡教人用掤勁,將敵人引出身外,或用掤勁將敵勁阻擋在身外,美其名為防護網,可以不讓人觸及自己,但這不是王宗岳太極拳的手法,是他家手法。
王宗岳太極拳的引進,是為了進行攻擊而引進,所以絕不把敵勁掤阻在外,如果不引進到身前,近至貼身沾衣,所有王宗岳的技術都不能用了。「不能引進落空,不能四兩拔千斤」,王宗岳十三勢所有的摔打拿技術,都因為引進到身前才能用 ;不能引到身前,所有技術都不能用了。
王宗岳太極拳的引進,不但是大鬆大柔毫不用勁地引進到身前,還要儘可能的引到接近自己身體的中軸至貼身沾衣,甚至練習時還要透過引進,強烈逼迫自己,造成自己退無可退,走無可走;甚至讓對手的內勁輕微撞擊到自己身上,讓自己在最 站立不穩的狀態下才 開始落空敵人,以練出敗中求勝的技法。
以分掌法進行的 王宗岳太極拳的「引進」,是非常直接的,是絕對不能作圓形,不能劃圓形,是連一點圓的感覺都不能有,心裡更是不能有絲毫劃圓的意念的。
要用順勁法「順敵勁而不用勁」,要順著敵勁的方向,或上段或中段或下段,完全不改變敵勁,完全順著敵人發勁的方向,以分掌法,直直引到身前來,不可一接勁就用圓形 去對應,更不可一接勁,心裡就意想用圓形化開。
如果你練的是王宗岳太極拳,一接勁就心想或意想用圓形化開,那是絕對不行的。如果一接勁就用圓形化開,在走化後退時,就會留下不利於落空的「殘勁」在手上,在圓轉反粘處則會在手上使出僵硬拐人的「柔靭勁」,造成敵我雙重的對抗錯誤。
引進時,最好先將敵勁,直接引到左隅再落空到右隅,或引到右隅再落空到左隅,這樣才可以讓引落合出的動作,在高難度中 練成。經過這樣的練習,遇到強敵,就不會有落空不了的時候了。
在實際對敵時,當然不能隨便讓敵人打在身上,但在作引進練習時,就不要害怕對手的勁打在身上,可以勇敢地學習讓敵勁直直輕撞到身上後,用「驚鴻掌」(驚鴻掌,宗岳門為教學和使用而特別加以命名的一種內家接掌法,這種內家掌法 ,由於過去沒有人命名,掌形如受驚嚇的鴻鵠,為便於道場教學,故命名為驚鴻掌)接定,接定時可以有停留半拍的感覺,才連續繼續進行下一個落空部驟。
以驚鴻掌接定後,停留半拍再落空;主要目的是在停留期間,用心去感覺,以確定手上的殘勁有沒有完全去除,如果發現有殘勁,就是接勁時仍不夠大鬆大柔,或者不小心用到圓形,或不小心用到圓形的意念去接勁,這時就要重新檢討自己的引進動作有沒有錯誤。
大鬆大柔,不用勁力,不想圓意,不用圓形,直直引進,領指對敵,落掌驚鴻,輕微接受撞擊,才可以學會完全消除自己在引進時手中 存留的「殘勁」。如果 不直直引進,而盲目地用圓形順勢把敵人的力量拐出去,手上就會留下最不好的「殘勁」,在圓轉落空時,則會用到最惡劣的「柔靭勁」,如此就永遠不能鬆至虛空,在反擊時就會僵硬 遲緩,甚至因為和對方不知不覺頂抗,搞到自己的手臂酸痛,肩膀受傷。
很多練太極拳推手多年的人,常搞到兩臂酸痛、肩膀受傷,成為終身潛藏在身上的病痛,不敢向人說,還誤以為這是正常現象,甚至還用這套方法繼續教人。其實這是因為引進時,手中經常留有「殘勁」和敵人對抗,而落空時手上用到 會頂抗的 「柔靭勁」去化解敵勁 ,造成敵我兩力在暗中頂抗所造成,是一種違反王宗岳太極拳順人而動,又傷害肩膀手臂的技術錯誤。
所以練王宗岳太極拳,在引進落空時一定要徹底消除「殘勁」和「柔靭勁」,消除「殘勁」的方法,最好是不要用圓或劃圓或用勁去化解,要用分掌技術完全放棄對抗,讓敵勁輕撞在身上,接下來進行落空時,才不會又用到不正確的 「柔靭勁」。
在引進時留下「殘勁」是最不好的,因為引進是走勢是守勢,所留下的殘勁必然帶有守意,這個殘勁的守意如果不除去,就不能鬆至虛空,不能鬆至虛空就不能忽然在守勢中反擊或反粘,這對想要練成高手的人來說,可是一輩子的阻礙。
至於「柔靭勁」,對王宗岳太極拳來說,更是技法的嚴重背離。很多人在推手時,不但主張用掤勁,還主張要用柔靭勁將敵勁拐出、掤出,以為這樣可以練出身手步堅實的整勁,手上也能練出 三分剛力,將來在遇到有強勁的對手,就可以無所畏懼地用柔中帶剛的柔靭勁將敵勁拐開。這樣的技法,對其他太極是有用的,但對主張耄耋禦眾之形、完全順人而動的王宗岳太極拳來說,則是絕不允許 ,也不能用的。
王宗岳太極拳在引進時,不得使用「圓形」「圓形意念」和任何「勁」去引進或化解,只能直接順敵直直引進,並且以驚鴻掌接定,並挼受撞擊。 在引進接受撞擊前,可以順勢用「騰挪、騰蛇」的方法,將敵勁儘可能徹底向後深引,直至自己退無可退,甚至可以讓自己兩腳跟離地,讓自己身體處於像毒蛇攻防般騰空而起,讓自己處於最不穩定的即將倒地狀態 ,這個狀態就是內家一貫所強調的「騰挪、騰蛇」反擊形態。
進入「騰挪、騰蛇」的反擊狀態,才能利用陰陽不穩定,才能 利用太極拳陰生陽、陽生陰,陰陽交互轉變的道理,讓身心在完全沒有意念,不必意念,沒有守意沒有攻意的不穩定狀態下,自動產生 自動反擊的動態,自然而然把守勢轉換成攻勢,形成非打人不可的形,如此引進落空後,就不必去思考如何反擊敵人,自能反擊了。
引進利用「騰挪、騰蛇」由守變攻的道理,就是太極拳陰陽相生的物理性、化學性道理,不是怪力亂神,其原理乃是物質要轉換成其他樣態時,一定要在本身不隱定的狀態下才能轉換,太極拳由守變攻所用的就是這種概念, 如此太極拳才能夠隨時由守變攻,或由攻變守,形成攻即是守 ,守即是攻。
所以說,我們學王宗岳太極拳是不能不講陰陽的, 不講陰陽根本不能了解太極拳的攻守變化特色,也會失去太極拳這種極有特色的攻守技術,不講陰陽變化,更會把太極拳搞成和其他拳法沒有殊異的拳法,或大大降低太極拳的境界層次 和效用。只是我們在講太極拳的陰陽理論時,要確知我們所講的陰陽,是物理性、化學性道理的陰陽, 絕不是怪力亂神的陰陽。
王宗岳太極拳的 引進,是完全順人而引,手上不帶勁的,在接受敵勁撞擊時,驚鴻掌要忽然張開,像受驚嚇的鴻燕,或像忽然受驚嚇的傘蜥蜴,猛然張開頭上的傘狀膜般,驚鴻掌的虎口對準敵人小手臂,其他手指也一定要 盡可能指向敵人,這個動作就是內家口訣中的「領指,指要領」 ,懂得這個驚鴻掌的領指要領,手法動作熟練時,可以在霎那間敷鎖或擒住敵人,讓敵人摸不著頭緒。
引進時,正確的手部動作,會讓你在搶把時,比別人快很多,到達一瞬間擒住敵人的速度,也能夠順勢施展各種摔打拿的手法,所以練王宗岳太極拳,絕不可忽視手部的動作,連手指的動作也不能忽視。
王宗岳太極拳的引進方式,是一種讓自己處於敗中極不穩定狀態,以求反敗為勝的引進方式,所以王宗岳祖師說:「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拔千斤。」「任」就是完全放棄用勁對抗,即使對方使用巨力 ,我們也要完全放棄用勁對抗,手中的殘勁、柔靭勁要通通放掉,只管後退引進,進入騰蛇狀態,用驚鴻掌接定就好了,其他的工作就交給落空來作了。
二、「落」是「落空」。在引進敵人巨力之後,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落空技術了,敵人的力量當然不能讓它重擊在自己身上,不然就不要練拳,站著讓人打就好了。所以要在引進輕微撞擊後,或者 引進技術提昇時的不撞擊狀態下,將敵勁落空,讓重勁打不到自己身上。
落空最重要的是手不能停頓,必須在以驚鴻掌接受撞擊時,將手掌貼身以分掌技術拉動,讓手掌的部位完全進入腋下。這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動作不可以讓手離開環,而開肩超過九十度,否則會很容易被 內家高手以敷法,壓制整隻手臂,如此將會一點力也使不出來。
所以在落空時,要注意配合下一個動作「合」進行補位,但在未補位之前,自己就應該練到不會開肩的渾元樁限度,讓手臂成渾元樁的「圓」,隨後在出手時就能「由圓入方」,進行王宗岳太極拳最重要的「方圓作戰」。
所以落空時,千萬要注意不可以破壞肩位,肩要儘可能地往側前方推出,不要一昧地往側方拉,造成肩部離開渾元樁。
無論是引進或落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就是「揉掌法」,師傳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個方圓之變的規矩就是「揉掌法」,在引進接受撞擊時要揉掌,在落空到腋時,要揉掌,再由圓進方而攻擊時,也要揉掌,沒有揉掌就沒有 靈活的圓轉,就不能極靈活而有威力。所以揉掌的技術必須能夠存在於引進落空的技術之中,手上逢轉必揉。
落空的方位很多,敵人攻向我上段有上段的落空,敵人攻向我中段有中段的落空,敵人攻向我下段有下段的落空,敵人攻向我左右,有左右的落空,敵人攻向身外無效處有無效處的落空,敵人自 背後擒制我,有背後的反身落空技術。
所以王宗岳太極拳,是無處不能引進落空的,「引進落空合即出」可以簡化為「貼、拉、轉、發」或「撞、拉、轉、發」或直接說「引、落、合、出」。太極拳的打手技術,就是這麼簡單,懂得這四字的精確運用,就懂一半了,太極拳所有的摔打拿踢,都跟這四個字脫不了關係。但是要了解這個技術的精要,還是一句話:「入門引路須口授。」看看文字就猜著練是絕對練不正確,也練不成的。如果 光在文字言語裡道聽塗說,便以為自家也有,就拿來教人,那就會害人一生,罪無可逭了。
一般而言,一引進就順勢落空,落空的技術,會因為引進的位置不同,在細節上也會有些不同,基本上要學會引進到左大腿、右大腿的下段落空,胸腹前的中段落空,頭上的上段落空,身側未擊中我時的落空,還有背後來勁的反身落空。上中下段的前後落空,都要能夠即引即落,非常熟悉才行。
其次更要學會基本的中段表裡引落合出四手,因為表攻擊和裡攻擊的技術,一個是裹形樁的運用,一個是翻形樁的運用。其手法技巧非常精密,必須依照口授精要,非常深入了解技術原理,才能得心應手符合拳理地大鬆大柔運用,所以無論初學或久學者都應該在此處反覆下功夫,這樣才能夠修練在身上自由運用。
王宗岳太極拳正確的引進落空練至精熟,他人施勁進行摔打擒化攻擊我方時,會有虛空縹緲,不著邊際,無形無相,完全透空的感覺,這種感覺在整個太極拳招式運用的摔打擒化競技中都能顯現。如果不能運用於摔打擒化的全面綜合對戰技術之中,而只能用於局部互推技術,便是錯誤的引進落空,這點無論是教者學者都必須特別注意。
三、「合」是「合應」。凡是轉身出手攻擊時,手會向左右上下移位,此時如果不立即順勢補位,就會犯了開肩超過九十度的錯誤,犯了這個錯誤,就會被敷鎖壓制受制於高手。所以左右上下合應自己的攻擊是非常重要的。要合應就要記得補位,藉著補位,讓自己攻擊手不致於造成開肩。
補位除了剛開始練習到不會開肩敗形之外,更重要的是將來在出手時,能夠藉著補位的技術,找出攻擊敵人的「正力」,宗岳門所謂的「正力」內家張松溪稱為「徑」,也就是完全潛藏在體內大鬆大柔、無形無相,外表看不出來,自己也感覺不到,卻能夠將人輕易推摔的「內勁」,能夠熟練合的補位技術,將來在招式運用時,就能夠隨接隨發,不會無勁可用。
「合」的補位技術,在戰技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運用,就是化解擒拿鎖制,補位技術之所以能夠化解擒拿鎖制,主要還是因為補位之後,被擒鎖的部位會剛好成為「正力」的出口。補位後以全身整合的正力內勁,從被擒鎖的部位發出,能夠輕易解開敵手,甚至還可以將擒鎖的敵人彈出,化解敵人的整個擒鎖技術。
在「合」的補位時,方位一定要精確無誤,不可以有零點一公厘的些微偏差,要抱著方位越準確,技巧越高的心態去練習,如此才不會用到絲毫蠻力。
四、「出」是「出擊」。以身手腿攻擊都是「出」,但是這裡最重要的是手部在引落合之後的「正力出擊」,找不到正力,是絕不可出擊的,如果找不到正力便出擊,不但會養成用蠻力的習慣,其攻擊效益也是極差的。
「正力」內家稱為「徑」就是內勁,也稱為暗勁 。所謂暗勁,就是說這種勁本身是完全潛藏在無形無相中,外不顯露於他人,內也不顯露於自己;無論人我,欲從身形肌肉窺見此勁,如入暗室,了無可得,故謂之暗勁。
正力暗勁之用,如槍尖指敵,潛藏在所有招式中,無形無相、大鬆大柔,至純至精、無時不在,外不顯於形體、內不顯於筋骨,他人見之不著、自己用之無覺,卻能以靜制動、犯者即仆。
在練習尋找正力暗勁時,要先讓學習者體會肌力和正力的差異,餵勁者可伸一手,令學習者向下壓,如果下壓時,身手肩腕有任何一處用到力氣,會緊會酸,就是肌力。此時即可授之王宗岳太極拳之補位技術,以大鬆大柔發出正力,將餵勁者連手帶人壓摔在地,學生會非常清楚內勁和肌力的差異。
無論是在攻擊或防守時,無論是走是粘,無論施展任何手法招式,都要能夠在瞬間尋得正力。要尋得正力的不二法門就是大鬆大柔和方位的精確性。如果不大鬆大柔,不以正確方位引進落空,就永遠 找不出內勁正力。
內勁正力的運用技術,和整個引落合出的技術有絕對的關連,要能夠無時無刻都能施展正力,絕對要先學會引落合出的手法。
有很多人以為習拳要先練湧泉發勁,其次才學手法,以為這是先練根再練枝;其實這是極為錯誤的觀念,自古以來沒有人這樣練內家拳的。如果手法不正不靈活,內勁根本不能隨時並且順利出現在運動狀態下的手中,所以很多從湧泉練起,不從手上練起的人,發勁必須兩手不動,讓兩手像推黃包車那樣往前伸直,杵在身前才能發勁,招式中移動的手法都不能發出正力。
所以習武要先習引落合出的手法,日後只要稍做湧泉發勁練習,所有的招式就能隨時隨地,從湧泉導出內勁至手上。現在很多人從湧泉練起,才練手法,或只練湧泉,不練引落合出手法,完全是錯誤的練習方法。
所以「引落合出」的技術,一定要先學好,日後才能將內勁用於招式中,不可以先把重點用在發勁練習上 ,以免浪費時間,又不會用內勁於手法。
內勁正力的運用,最高級的部份必須以「心神」做為指揮,所謂「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就是在強調心神的重要。
正力的尋找,主要在「定指移身」,手隨人而動,千萬不可自動;移身時可以不動步,用騰蛇之法,亦可動步,用閃戰之法。
一動手之瞬間,大鬆大柔,兩眼需緊盯沾粘處,所謂三尖相照,左顧右盼,浮沉俯仰,片刻不離。如此專注,可以讓身形因為心神的注意,而自動調整成完美的戰鬥形態,可以讓攻守時各各散亂的戰鬥體勢,在霎那間用專注的心神全部統整起來,成為更完美的體勢,可發揮更強大的威力。
師傳口訣有所謂「眉要皺」,即是指起手沾粘引進落空時,心神專注令眉毛皺起的表情。「眉要皺」的專注,更重要的是以全心的注意力去尋找正力,並且對準正力。正力的尋找,是戰鬥技術的最要緊處,非但初學者必須專注才能有所得,即使功力高深者,也不能輕忽專注之心,否則就會失誤在緊要 運用之時。
王宗岳太極拳, 在正力的尋找技術上,最忌諱的是身如牌位,一但身如牌位,永遠無法尋得內家正力,必須絕對避免,若因過去所學他門武術,有牌位現象,今日改學王宗岳太極拳,必須立即痛下決心,即刻修正,徹底剷除牌位身形,不得有絲毫遲疑。
屈身彎腰,浮沉俯仰,如蛇如羽,如走獸如飛禽,乃是內家摔打拿踢一體的身形技術,絕對不可以牌位之身形練習,內家口訣自古即有「打人如拔草」之句,內家武者摔人如農人拔草 ,豈能不屈身而行。太極拳祖師王宗岳說:「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浮沉俯仰之間,方能見真太極。
五、結語
從上論述,可知王宗岳太極拳的「引、落、合、出」觀念及技術,與他家太極完全不同。所謂武學不同,只在說明武學內容不同,內容不同並不表示一定優於他人,不同更不表示尚未練成即可勝人。故本門弟子對本門武學之好壞,應自己親自品味體驗,在道場上與同門師兄互學互練,相互驗證,以求自己有成。
宗岳門宣講的各種太極拳技法,是專供王宗岳太極拳的方位技術來使用的。其中所有的技術規定和技術限制,以及各種身形技術的可用不可用、對或錯,都是為了達成王宗岳太極拳的效益而設,並非為其他太極拳而設,更不是為了驚世駭俗,或標新立異而設。
因此,我們所說有關太極拳技術的是非對錯,絕不是針對其他太極拳或其他武術,或其他團體或個人而發言,也絕不保證能應用於其他太極拳,或國內外其他任何傳統或非傳統武術之中。
由於理論技法的不同,很容易造成外界誤會和嫌隙,本門弟子在非有緣人善意邀約,或和祥請益下,不應主動與他門武術,或他門太極武者,討論本門武學內容及太極用語,更不可試圖說服他門武者,來相信自己所知;蓋不同武學,即使名目相同,亦全無交集之處,隨便主動談論,甚至與他人作言語論辯,只會徒增他人反感與爭端,對自己武學 之精進,不會有任何好處。
王宗岳太極拳「引、落、合、出」的操作,一定要注重順序,尤其是不可一引即合,必須在引進後,先落再合,總之引落合出四者,必須照順序操作。手上的引進動作也不能在無意間暫停,必須綿綿不斷地進行到最後,否則內勁就會終斷,也容易受制於人。這些操作要點,及運用技術,在道場上老師都不斷反覆親自示範,講解得很清楚,一定不能忘記。
王宗岳太極拳「分掌法」的 「引落合出」技術非常精微,不像一般人想像那樣粗疏,有很多精微技巧和師傳口訣精義,更是無法用文字表達,即使學成之後,也很容易失落重要教學技術和觀念。師兄們對理論和技術 ,能夠精確地全面掌握,在承傳王宗岳太極拳的工作上是非常重要的。師門中各師兄所記的筆記和心得,必須要經常以研討會的方式交換,大家才不會有疏漏,這點日後師兄間,一定要記得並且排除萬難徹底執行。
公元2005年2月初春 宗岳門宗長 葉金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